10月10日,無錫312國道的一座高架橋出現橋梁側翻,造成了人員傷亡,經過事故的調查,原因分析為半掛牽引車嚴重超載導致的橋梁側翻。
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的背后,是對“規范”和“標準”的漠視和安全意識的淡薄,實際上,這類事件并不少見,而“多拉快跑”的運輸業潛規則,已經絕不僅僅是壓垮橋梁帶來傷亡這一個案,在利益最大化和標準規范化的博弈面前,顯然前者更具分量。
因為“不規范”所帶來的安全問題,同樣也出現在暖通空調行業中。空調爆炸、火災、漏水漏氟、墜樓等等,這些令人刺痛的字眼背后,很多時候都指向了對“規范和標準”的忽視,比如銅管的材料缺斤少兩,比如經驗教條偏離規范手冊等等,事故沒有發生前,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都被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”。
千里之堤,潰于蟻穴,即便是心思百密,也難逃有所一疏。當事故發生的時候,這些不規范的行為所帶來的沉痛代價,往往都是與生命以及財產損失劃上等號,相信沒有人想要去承擔這樣沉重的后果,也不是一句“倒霉”就能讓所有的事情都歸咎于運氣上的缺失。嚴格意義上來說,許許多多的事故,難道真的不可避免嗎?
答案顯然是否定的。但依然需要意識到的一點是,“發生雪崩的時候,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”,所有事故的背后,隱射的是行業中依然存在規范問題前的意識淡薄。再深究背后,其實是在追逐利益時的選擇性無視和不理智嘗試。實際上,不少經銷商曾不斷地抱怨,利潤走低的環境下,居然還能出現無底線的低價競爭,殺的他們不知所措,特別安裝費的一低再低,很多經銷商都會對此感到費解,并自行進行了市場調研,得出的結論都無一例外,即偏離標準的偷工減料。這雖然并不是絕大多數的商家的做法,但卻是整個行業不規范的現實。